第565章 举手之劳 (第2/2页)
伍美珍在电话里絮絮叻叻的说了个没完,陶玉书不耐烦的打断她,
问:「不要说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有没有别的事?没事就先这样。」
伍美珍隔着电话都感到一股室息,心中暗叫一声糟糕,没想到拜年没拜明白,拜到了马腿上。
她脑子快速转动,飞快想着公司里值得林太关注的「别的事」,突然她灵光一闪。
「对了!有家英国电视台昨天联系星空卫视,说要购买《亚洲偶像》的版权。」
「哦?」
电话里传来陶玉书感兴趣的声音,伍美珍心中顿时松了口气,然后一秃噜将知道的消息全讲了出来。
联系星空卫视的电视台是英国独立电视台(ITV),它是英国最早的商业电视台,也是英国最大的综合电视台之一。
拥有英国最大的商业电视网,覆盖英国全境,是BBC最大的竞争对手。
香江如今还在英国的管辖范围内,星空卫视又是香江最火的电视节目,
引|起ITV的注意倒不足为奇。
不过能让这家在英国拥有广泛影响力对《亚洲偶像》的版权产生兴趣,
还是让陶玉书心中产生了些许骄傲的情绪。
待伍美珍说完之后,她压下心中的高兴,沉稳道:「知道了。这件事急不来,先让星空卫视那边跟ITV接触一下,等有了进展再跟我汇报。」
「明白!」伍美珍声音清脆的回道。
「林太,再次恭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幸福!」她又说。
「嗯。」陶玉书的声音轻快起来,「也祝你新年发大财!」
「哈哈!谢谢林太!」
别的祝福都可以不在意,但发财这回事,伍美珍看待的十分认真,陶玉书的祝福可以说送到了她的心坎上。
挂了电话,陶玉书回到客厅,静听林朝阳跟章艺谋的对话。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一类电影当然是有其艺术价值的,但你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欧美人对中国封建文化的窥探欲。
这种窥探欲说得直白点,其实就是低级趣味。
你现在是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如果只是为了得奖,一味的拍摄这类电影,不仅是对自身才华的巨大浪费,也是辜负了你这一身名望。」
大前年章艺谋在陶玉书的支持下,自导自演了奇幻动作电影《秦俑》,
在两岸三地都收获了极佳都口碑和票房。
90年他又与杨凤良合作导演了影片《菊豆》,这部电影斩获了几个外国电影节的奖项,可惜没拿到大奖。
之后章艺谋重整旗鼓,拍摄了《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根据苏童中篇《妻妾成群》改编的影片再次为章艺谋斩获了殊荣。
获得了包括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外语片奖、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等荣誉。
去年得奖之后,章艺谋又把目光放到了林朝阳早年的短篇《秋菊打官司》上。
多年以来,林朝阳的作品改编历来得奖率很高。
他想要再接再厉,凭借这部电影再次冲击威尼斯金狮奖。
算上《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已经是章艺谋第三次冲击威尼斯金狮奖了,多少显得有些固执和功利心。
这两天过年,章艺谋来给林朝阳夫妻俩拜年,聊起欧洲几大电影节的风气变化,林朝阳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早几年,这些电影节在选片时向第三世界国家倾斜的程度还算正常,但这几年各大电影节的选片风气发生了显着变化。
涌现出了一大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影片,这些影片的视角多集中于边缘题材和内容,叙事角度基本都是从西方视角出发,充满了对当地文化的傲慢和偏见。
「您说的有道理。不过电影节的审美品味,不是个人可以改变的—」
「不是让你们去改变,而是要警惕。长期沉溺于这种叙事风格和审美情趣之中,对你们自身也有很大的影响。
你是艺术工作者,当然要批判社会的不公和丑陋的一面,但如果只一味的批判,是不是也不太妥当?」
林朝阳的话让章艺谋陷入了沉思,然后他哈哈笑着说道:「有点说教了。这些都是我的个人看法,不必太当真。」
他的表态让章艺谋的表情轻松了不少,然后又和陶玉书聊了些新电影的细节问题。
当初林朝阳将《秋菊打官司》改成,将原版电影的内容做了修改,
以七十年代的社会环境。
现在章艺谋要拍成电影,又把时代和社会背景给改了过来,但主题不变,依旧是秋菊为夫讨说法六进六出衙门的故事主线。
元旦左右,电影的前期筹备工作就已经完成,开始了拍摄,章艺谋计划差不多5月中旬杀青,再留两三个月给后期制作,正好可以赶上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
前两年拍摄《秦俑》,跟香江电影剧组合作给他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执导效率大幅提升。
一部电影从筹备到上映堪堪一年,在国内的电影导演中已经属于高效了章艺谋在林朝阳家坐了半个多小时,临走时出门,碰上了来拜年的祝伟和于华,于华手里还提着不少礼品。
「你什么时候来的燕京?」
今天大年初二,于华出现在燕京让林朝阳有些意外。
「我这段时间一直在燕京。」
当着章艺谋的面,于华说的含糊其辞,等送走了章艺谋,进了院子,于华才跟林朝阳说了他的近况。
他在90年年底从鲁迅文学院和燕师大合办的研究生班毕业,回了嘉兴之后第一部长篇《在细雨中呼喊》顺利发表。
这部引起了评论界广泛的关注,受到了诸多好评。
除此之外,前年湾岛《联合报》来采访林朝阳,恰逢那时候于华请林朝阳帮忙指导修改《在细雨中呼喊》,也受到了《联合报》的报道。
那次报道让于华也在湾岛内受到了不少关注,他去年因此在湾岛出版了集《世事如烟》,也算是跟林朝阳沾了光,成了在湾岛小有名气的大陆作家。
可惜于华文学事业蒸蒸日上,感情生活却出了问题,去年年中的时候他和第一任妻子离了婚。
离婚之后,他跟单位请了长假来到燕京,和在鲁院时的同学陈红走到了一起。
「.?前段日子我一直住在您家西院,这两天过年,我跟陈红去了趟她家。」
离婚后来到燕京,于华没地方容身,在小六部口西院胡同一待就是几个月。
听了他这一年多的经历,林朝阳点了点头,也没说什么。
「那以后就打算在燕京定居了?」林朝阳问。
于华犹豫着说道:「还没想好。想在燕京定居不容易,我没单位,也没1方5
「这边随时都可以住,住多久没关系。」
于华笑着说道:「您家这院子,确实给我帮了大忙。不过总寄居在这里也不是办法,我打算年后回嘉兴,争取把手里的长篇写完。」
刚才在谈自已的近况时,于华提到了他正在创作的新长篇。
他如今正是而立之年,一个作家创作激情和才华最旺盛的时候,来燕京这几个月,新长篇的创作已经过半。
这部作品就是于华后世最为人所熟知的《活着》。
「回嘉兴?那女朋友怎么办?跟你一起回嘉兴?」林朝阳打趣着问道。
于华无奈的说道:「她是空政文工团的,走不了,我们暂时只能两地分居。」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林朝阳宽慰道。
「是,我们俩也是这么想的。等我这部新长篇写完了,再想办法调到燕京来。」
说到这里,林朝阳的眼神扫过于华那张脸,于华的笑容有些不好意思。
说了这么半天,林朝阳要再不明白于华的意思,就显得是刻意为之,不想帮忙了。
「那—我帮你问问?」
于华眼中闪过喜色,「您要是肯帮忙,那就太感谢了!」
一旁的祝伟今天是来给于华助攻的,可惜林朝阳太通情达理,于华只暗示性的提了两句,他就答应了出手相助,让祝伟没了用武之地。
但祝伟还是高兴的说道:「还是朝阳够意思!
于华现在是名满全国的青年作家不假,不过想要跨区域调动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对林朝阳来说这件事就没那么复杂了,无非是打两个电话。
见于华满眼期待的看着自己,知道今天这事不给他点消息他肯定不放心林朝阳想了想,拨通了文协一把手马烽的电话。
电话接通,马烽听到是林朝阳的声音,很是高兴。
林朝阳现在在国际上的名声越来越大,时不时的就会登上国内媒体的头条新闻,引发文化界和老百姓们的热议,堪称中国文学界的头面人物。
可惜最近这几年他一直旅居香江,马烽正愁找不到机会跟林朝阳拉近距离呢,没想到林朝阳主动打来了电话。
听林朝阳讲了于华的事,马烽拍着胸脯说:「没问题,没问题,这事包在我身上了。于华怎么说也是我们国内优秀的青年作家,对他的工作安排,
我们文协一定竭尽全力。」
「那就谢谢了,老马!」林朝阳说。
「瞎!咱们之间的关系,还说这些干什么。
马烽的语气亲近,又问林朝阳:「我听说你写的那部《舌尖上的中国》
在美国出版了之后可是相当受欢迎啊!」
「还不错,主要是因为之前在《纽约客》发表过,有加成作用。」
「朝阳,过分的谦虚那就是骄傲了!新闻报的那些多,你当我是深山老林里的人?
你的专栏可给他们带来了不少销量,应该说是你给他们杂志加成才对。」
马烽态度既热情,又不谄媚,尺度拿捏的非常好,聊了好一阵才说:「年前开会,我听人文社的程早春说,你这本书国内出版交给他们了?」
「是,就这几天上市。」
马烽笑声爽朗,「好事,好事!国内的读者盼了快半年了,总算是能看看你这本书的庐山真面目了。既然出版了,那是不是得搞个座谈会啊?」
说了半天,原来是在这等着林朝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