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时代(三) (第1/2页)
关于组建辽宁女足的事儿,王艾还是决定亲自去考察一圈再定。他主要担心的是一旦从辽女各队抽调人马组建成“豪华版的辽女联队”,有可能引起辽女联赛上座率降低。
收入是不多,至今一些城市的比赛,比如朝阳和阜新女足比赛的票价,也才两块钱,两块钱的票价已经便宜到让黄牛破口大骂的程度。实话说这个价格也确实低到了泥里,王艾在图宾根时候,哪怕州级联赛呢,要么不卖票,要卖也不能卖20欧分,连人工费都不够。
但这不是在中国么?
一个是民间的足球土壤很薄弱,稍微贵一点观众就觉得亏,就两块钱其实也不算太少,一斤鸡蛋呢。别说一斤了,就三个两个的不也经常哄的老头老太太大早晨排队?另一个是辽女毕竟是地方联赛,太贵了也不行,再说女超一张票都卖不出去。
总体来说不错,但也很脆弱,支付完了工资、路费以及训练设施损耗什么的基本一毛不剩。从王艾到各市体校,基本都是以公益事业来看待的,要不是背靠王艾这颗大树,即便勉强组建了也得黄。
但收入所带来的营收平衡,仍然是支持辽女联赛得以继续的依靠。王艾不可能赔钱去做这个,而赔钱要做的东西也注定是缺乏生命力的,各市体校就更别提,所以别看这点收入让公司财政哆哆嗦嗦的,起码还算是健康的,就像普通的小草,靠着一点阳光雨露,自己活下来了。
这个平衡一旦打破,可能带来的就是连环崩盘,那样“辽女联队”也将成为无根之木。
辽女联赛是王艾对中国足球最大的“创造”,是在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当下和中国足球、中国女足发展阶段的当下,在非常小的夹缝里找到的发展之路。它既承担了女足人才培养的责任,更主要的是承担了中国足球发展基础道路的探索责任。总有人说,当然也包括王艾自己也说,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远远达不到让足球人口激增的时期。但条件不成熟不代表事情就不做了,正如中国足球注册运动员才三万,但国家队也得组建一样。
事情总得做,总得想办法做,不能等一切条件成熟了再做。
晚上回家和黄欣、雷奥妮等人把这个观点一说,两人也点头,决定等老沈七月初回国之后,一起去考察一圈,顺便给老沈撑场子。辽足树大根深,一度是中国足协最大的派系,老沈一个外来户去辽足当老大,也不知道那帮三老四少的会怎么欺负老沈。
为了防止以后闹大,还是提前做工作比较好。
商量完了这件事,王艾在家又休息一天,恰好人大附中那边来电话,说中考高考都完事儿了,正好学生们没事儿,就让王艾过去和学生们见个面。王艾和新华社体育部一说,那边挺感兴趣,说不如一起。
一起就一起,王艾巴不得所有事情凑合在一天,于是6月11日这天上午八点,王艾来到熟悉的人大附中校园,还临时给已经在北京安家的陈涛打了电话,把他也拉了过来。等王艾到附中的时候发现,刘校长在,林娇也在,还有其他王艾不认识的校领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